爱汉语网(2cn.cn)

成语

爱汉语网 > 成语 >

一笔勾销

  • 一笔勾销
  • yī bǐ gōu xiāo
  • ㄧ ㄅㄧˇ ㄍㄡ ㄒㄧㄠ
  • 一筆勾銷
  • 把账一笔抹掉。比喻把一切全部取消。
  • 宋·朱熹《五朝名臣言行录》卷七:“公取班簿,视不才监司,每见一人姓名,一笔勾之。”
  • 如有班部监司,不才官吏,一笔勾销,永不叙用。©元·无名氏《延安府》第二折
  • 一笔勾消
  • 债台高筑
  • 作谓语、宾语;指帐务等
  • write off at one stroke

  • 成语解释
  • 国语辞典
  • 网络解释

一笔勾销

把账一笔抹掉。比喻把一切全部取消。

一笔勾销

yī bǐ gōu xiāoㄧ ㄅㄧˇ ㄍㄡ ㄒㄧㄠ

全数作废或取消。清.黄宗羲〈寿族兄镇恶七十〉诗三首之二:「娶妻生子从新起,一笔勾销七十年。」也作「一笔勾」。

一笔勾销(成语)

一笔勾销(yībǐgōuxiāo),把账一笔抹掉。现在常用来比喻把一切完全取消或再也不提往事。

【“一笔勾销”常误写为“一笔勾消”,应注意。】

(来源:百度百科)

  • 相关字义
  • 成语典故
  • 相关链接

范仲淹,字希文,吴县(今苏州市)人。他出生于贫苦人家,两岁时,父亲就死了,母亲谢氏为生活所迫,只得带着他改嫁到山东淄州长山县一户朱姓人家,从此范仲淹改名叫朱说。由于是母亲从范家带过来的,范仲淹在朱家所处的地位就可想而知了,但是年幼的范仲淹并不知道自己的身世。 范仲淹刻苦好学,一有机会就向有学问的人请教,随着年龄的增长,他越来越渴望到更广阔的天地里建功立业。宋真宗大中祥符四年(公元1011年),二十三岁的范仲淹辞别母亲,不远千里来到北宋南都应天府(今河南商丘),进入应天书院攻读。求学期间,他废寝忘食,昼夜苦读,从不浪费分秒时间,一连几年都是这样。由于生活日益贫困,有时他一天只能吃上一顿饭,从没有脱下衣服好好睡过一个舒服觉。范仲淹有个同学是南都留守的儿子,对范仲淹勤奋苦学的精神相当钦佩,就告诉他的父亲。留守听了很是感动,让他的儿子带些好酒好菜送给范仲淹。盛情难却,范仲淹只得收下。可是他并没有去享受这顿美餐,而是任由这些食物放在那里直至腐烂。留守的儿子很不解,就去问范仲淹为什么这样做。范仲淹说:“我对令尊的美意心存感激,只是我喝粥已成习惯,并不觉得苦;如果我现在就贪图美味,以后怎么能再吃得下苦呢!”,有志者,事竟成。四年后,范仲淹高中进士,不久就出任广德军司理参军,他回家把母亲接来,恢复了自己原来的姓名。 宋仁宗康定元年(公元1040年),西夏进犯,边关告急。范仲淹主动请缨,要求到陕甘边疆去担负抵御西夏进犯的重任。由于范仲淹治军有方,爱抚士卒,在反击西夏进攻的战斗中,军民一心,频频取得胜利。从此,西夏人不敢再轻易进犯。在范仲淹的努力下,双方正式议和。 由于抵御西夏有功,范仲淹被调回京城担任副宰相一职,开始在政治上大展鸿图。他联合富弼、欧阳修等人进行改革,开始实行“新政”。 范仲淹推行“新政”雷厉风行,对官员的考核与任命极为严格。他亲自取来各地官员名册,一个个检查他们的任职情况,对于那些碌碌无为的官员毫不心慈手软。当他发现有人“在其位,不谋其政”时,就将此人的名字从名册上一笔勾销,逐出官场,另外选拔一些比较干练的人上马。富弼对范仲淹素来恨敬重,看到他在整肃吏治上如此不留情面,不免有些担心,便从旁劝阻说:“把一个人的名字从名册上一笔勾掉很容易,可是这样一来,被勾去名字的人就要全家痛哭了!”范仲淹斩钉截铁地回答道:“他一家人哭,总比他们祸害千家万户,让千家万户悲哭要好得多吧!”,遗憾的是,由于改革触犯了贵族官僚的利益,遭到他们的强烈反对,不到一年便夭折了。范仲淹也被贬到陕西任四路宣抚使。

  • 销接龙
  • 一xxx
  • x笔xx
  • xx勾x
  • xxx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