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噫字解释
- 引证解释
1.表示悲痛或叹息。
2.表示惊异:~,他今天怎么来了?
同“抑”。表示转折
噫,语辞。通作抑。——《集韵》
另见yī
噫[yì]
(形声。从口,意声。(ài)本义:出气)感叹声
表示悲痛或叹息
噫!菊之爱,陶后鲜有闻。(噫,感叹词,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“唉”。)——宋·周敦颐《爱莲说》
又如:噫乎(表示慨叹);噫嗟(表示慨叹);噫呜(感慨悲叹貌);噫嘘(叹息貌)
表示呼告。
如:噫歆(祭祀时,发声告神来享用祭品);噫喑叱咤(大声喝叫);噫噫(答应声);噫兴(犹噫歆);噫噫叱咤(大声喝叫)
表示惊异
季恬逸道“噫!那里来的这位太太?”——《儒林外史》
又如:噫——怪!这是谁做的饭?;噫嘻吁(表示惊异或慨叹)
另见ài;yí
噫[yī]
〈动〉
饱食或积食后,胃里的气体从嘴里出来并发出声音。
如:噫气(气壅塞而得通;吐气)
呼气;吹气。
如:噫欠(噫气和打哈欠。泛指吐气)
另见yī;yí
噫[ài]
- 噫字相关
- 外文翻译
- 说文解字
- 康熙字典
饱食息也。从口意声。于介切
(噫)饱出息也。各本作饱食。今依玉篇、衆经音义订。息、鼻息也。内则。在父母舅姑之所。不敢哕噫。庄子。大块噫气。其名曰风。灵枢经曰。五藏气心主噫。按噫字亦作餩。见广雅。玉篇、广韵于北乌克二反。高注淮南书曰。垓读如人飮食太多、以思下垓之垓。以思下垓之垓、乃以息上餩之餩之误。高注多言心中满该。亦谓此也。从口。意声。于介切。古音在一部。论语。子曰。噫、天丧予。郑氏毛诗。噫此皇父。噫厥哲妇。皆爲有所痛伤之声。
〔古文〕【广韵】【集韵】【韵会】于其切,音医。【玉篇】痛伤之声也。【广韵】恨声。【集韵】亦歎声。【礼·檀弓】噫。【注】不寤之声。【释文】噫,本又作意,于其反。【后汉·梁鸿传】作五噫之歌。【诗·周颂】噫嘻成王。【传】噫,歎也。【集韵】或作意嘻譆懿。
又【集韵】于希切,音衣。本作㥋,哀痛声。与偯譩同。
又【集韵】隐已切,音譩。义同。
又【唐韵】于介切【集韵】【韵会】乙介切,音呃。【说文】饱食息也。【广韵】噫气。【礼·内则】不敢哕噫嚏咳。【释文】噫,于界反。【庄子·齐物论】大块噫气。【释文】噫,乙戒反,一音荫。【集韵】或作欬。通作䬵。
又【集韵】于记切,音意。痛声。或作譩。
又乙力切,音亿。语辞。通作亿抑。
- 相关问答
- 网络释义
问:噫字的拼音(音节)是?
答:拼音(音节)是:yī
问:噫字共多少画?偏旁部首是什么?
答:噫字共16画,部首是:口。
问:噫字的结构和笔画顺序是?
答:噫字是左右结构,噫的笔画顺序:竖、横折、横、点、横、点、撇、横、竖、横折、横、横、点、斜钩、点、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