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菽字解释
- 引证解释
汉字“菽”的字义解释
豆类的总称:不辨~麦。
引用文献或著作等作为论证根据解释“菽”字
〈名〉
豆类的总称
尗,豆也。象菽豆生之形也。——《说文》。按,象戴种而出之形,下其根也。一,地也。指事。
菽草之难杀者也。——《汉书·五行志》
菽者稼最强。古谓之尗,汉谓之豆,今字作菽。菽者,众豆之总名。然大豆曰菽,豆苗曰霍,小豆则曰荅。”
——《春秋·考异郵》
中原有菽,小民采之。——《诗·小雅·小宛》
俗孝家家供菽水。——陆游《湖堤暮归》
又如:菽水(指豆和水,指菲薄的饮食,形容生活的清苦;指晚辈对长辈的奉养);菽水藜藿(粗茶淡饭。藜藿:野菜;豆叶);菽乳(即豆腐);菽麦(大豆和麦);菽麦不分(豆、麦不分。亦指是非、好坏不分)
- 说文解字
- 康熙字典
『说文解字』
豆也。象尗豆生之形也。凡尗之属皆从尗。式竹切
『说文解字注』
(尗)豆也。尗豆古今语。亦古今字。此以汉时语释古语也。战国策。韩地五穀所生。非麦而豆。民之所食。大抵豆饭藿羹。史记豆作菽。尗象豆生之形也。尗象各本作象尗。误。今正。重言尗者、着其形也。豆之生也。所种之豆必爲两瓣。而戴于茎之顶。故以一象地。下象其根。上象其戴生之形。式竹切。三部。今字作菽。凡尗之属皆从尗。
【唐韵】【韵会】式竹切,音叔。【物理论】衆豆之总名。【诗·豳风】禾麻菽麦。【春秋·定元年】陨霜杀菽。【注】大豆之苗。《礼·檀弓》王注熬豆而食曰啜菽。
又【唐韵古音】式沼反。【诗·豳风】烹葵及菽。叶下枣韵。
又【篇海】子了切。【集韵】通萩。详萩字注。 【诗疏】亦作叔。【广韵】同尗。
- 相关问答
- 网络释义
问:菽字的拼音(音节)是?
答:拼音(音节)是:shū
问:菽字共多少画?偏旁部首是什么?
答:菽字共11画,部首是:艹。
问:菽字的结构和笔画顺序是?
答:菽字是上下结构,菽的笔画顺序:横、竖、竖、竖、横、横、竖钩、撇、点、横撇/横钩、捺。
菽,读作shū。篆文写作“尗”,像豆类生长的样子。后写作“菽”,成了形声字,“艹(草)”为形旁,“叔”为声旁。“菽”为豆类的总称。(来源:百度百科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