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縿字解释
汉字“縿”的字义解释
古时旌旗的正幅:“素升龙于~”。
- 说文解字
- 康熙字典
『说文解字』
旌旗之斿也。从糸参声。所衔切
『说文解字注』
(縿)旌旗之游所属也。各本失所属二字。今补。㫃部曰。游、旌旗之流也。周礼巾车注云。正幅爲縿。游则属焉。正义曰。正幅爲縿、尔雅文。又觐礼正义。尔雅说旌旗正幅爲縿。唐后尔雅夺正幅爲縿四字。郉疏不能攷补。縿是旌旗之体。游则属焉。故孙炎注曰。爲旒于縿。郭璞曰。縿、衆旒所箸。戴先生曰。游箸縿垂者也。交龙鸟隼之属皆画于縿。尔雅曰。纁帛縿。郑本之。曰九旗之帛皆用绛。上有弧以张縿之幅。见觐礼、明堂位、考工记。下以人维之。周礼节服氏六人维王之太常、尔雅维以缕是也。所以太常必维之者、正恐其游长曳地。毛诗。素丝纰之。大夫旌旗之游亦维持之也。游属于縿而统于縿。然㫃部游下不云旌旗之縿也。则知縿下不云旌旗之游。理合析言、不得浑言矣。从糸。参声。所衔切。古音在七部。
【广韵】所衔切【集韵】【韵会】【正韵】师衔切,音衫。【说文】旌旗之斿也。【尔雅·释天】纁帛縿。【注】縿,衆旒所着。【诗·鄘风笺】以缝纰旌之旒縿。【疏】縿谓繫于旌旗之体,旒谓縿末之垂者。【周礼·春官·巾车注】大常九旗之画日月者,正幅爲縿,旒则属焉。
又【集韵】思廉切,音暹。䪌或作縿。旌旗末也。
又【集韵】师炎切,音攕。义同。
又【集韵】思邀切,音宵。绡或作縿。【礼·檀弓】縿幕鲁也。【注】縿,缣也。縿读如绡。
又【集韵】苏遭切,音骚。缫或作縿。
又【集韵】七感切,音惨。浅绀缯也。缫字原从臼作。
- 相关问答
问:縿字的拼音(音节)是?
答:拼音(音节)是:shān
问:縿字共多少画?偏旁部首是什么?
答:縿字共17画,部首是:糹。
问:縿字的结构和笔画顺序是?
答:縿字是左右结构,縿的笔画顺序:撇折、撇折、点、点、点、点、撇折、点、撇折、点、撇折、点、撇、捺、撇、撇、撇。